学术讲座
朱亚非教授做客新世纪讲坛
发布时间:2016-11-09 来源: 浏览次数:

11月9日晚,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团委于长清湖校区综合教学楼C区154报告厅举行新世纪讲坛报告会之“‘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启迪与思考”,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所长、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亚非应邀担任主讲人,我院青年教师赵树国担任主持人,200多名同学聆听了此次报告。

报告伊始,朱亚非简要讲述了“一带一路”的概念和由来。他指出,“一带一路”是十八大后党中共提出的对外交往中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是中国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发言权的契机,而在这“一带”、“一路”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分别可追溯到张骞出使西域和郑和下西洋。接着,朱亚非从四方面总结了“一带一路”历史的经验教训: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应该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在推进的过程中,难免有一些曲折,并非是容易之事,要有坚定的信念.第二,“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要靠强大的国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第三,“一带一路”历史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向周边地区和海外传播,并形成强大感染力是分不开的;第四,“一带一路”的畅通,还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保障。在此基础上,朱亚非系统地总结了“一带一路”的发展要义,包括在政治上要有强大的凝聚力、经济上有强大的吸引力、文化上有强大的辐射力、军事上有强大的威慑力,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完成要有持续的对外开放政策,确保周边和丝绸之路通道有稳定的和平环境。随后,朱亚非与同学们展开了亲切的互动与交流,就同学们提问的“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后,赵树国对本次报告做了精准的梳理和总结。

朱亚非,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徐福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明史学会理事,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评审专家,山东省文史馆员,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所长,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荣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十佳教师等荣誉。先后出版《明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山东通史》(明清卷)、《古代山东与海外交往史》、《明清史论稿》、《中国政治通史》(明代卷)、《齐鲁文化通史》(明清卷)、《明清山东仕宦家族与家族文化》,主编《戚继光志》、《风雨域外行》、《徐福志》等多部学术著作,在《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文献》、《文史哲》、《光明日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并获得很好反响。主持多项国家社科课题和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先后获得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多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