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汪海林做客新世纪讲坛
发布时间:2015-12-25 来源: 浏览次数:

12月24日上午,由校团委、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团总支共同主办的新世纪讲坛在千佛山校区教学一楼1201报告厅举行,中国科学院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汪海林应邀为师生作了题为《小分子调控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的报告,报告由化学院院长张春阳主持,10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报告会上,汪海林系统地讲述了其团队在基因材料的变化特别是DNA的甲基化与去甲基化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引用Erwin Schrodinger的观点,表示许多物质比如多环芳烃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可以与DNA形成加合物,引发基因的突变,进一步导致细胞的癌变。汪海林结合碱基的ATGC结构与Barker关于成人疾病的早期起源的猜想,发展UHPLC-MS/MS方法,可内在整体水平测定细胞痕量5-羟甲基胞嘧啶。他提出硼酸介导的DNA聚合酶链扩增反应,结合葡萄糖基化反应,发展了一种快速、灵敏可在基因水平测定5-羟甲基胞嘧啶新方法。在谈到活性小分子筛选时,汪海林的团队发现维生素C是Tet酶的辅助因子,调控DNA甲基化,除此之外,还发现高等真核生物N6-甲基腺嘌呤DNA新修饰。在之后的互动环节,汪海林耐心地解答了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同时给予了自己在跨专业合作方面的心得与体会。本次讲坛大大开拓了老师和同学们在生物与化学交叉领域的视野,增进了不同学科的交流,延伸了研究思路。  

汪海林,理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之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与2000年留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公共卫生系开展博士后研究。现为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环境化学》、《分析化学》等杂志编委,北京理化分析测试协会色谱分会理事、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质谱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辐射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