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教育学部把解决学生在创新创业中遇到的实际难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针对在校师范生对创新创业类竞赛兴趣浓厚但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不足、能力不强等实际问题,组织实施“麦芒计划”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工程。
“麦芒计划”拟从新生一入校就开展创新创业人才训练营日常培训,并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科研立项等相结合,搭建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平台,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以此助力在校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组建专题训练营,选拔孕育创新创业“金种子”。针对师范类专业大一新生普遍对创新创业抱有偏见的现状,教育学部团委从新生入校之初就组织举办“创新创业进班级”宣讲会,由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学生团队、学生会创新创业部等从多个角度为大一新生介绍创新创业类竞赛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营造浓厚氛围。选拔对创新创业感兴趣、有热情的学生,组建创新创业人才训练营,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就研究选题、团队组建、商业运营、计划书撰写等进行专题培训,以讲座报告、研讨交流、实地考察、模拟比赛等方式,深化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了解和认识。坚持动态调整原则,根据学生参加培训情况定期调整训练营成员名单,将真正对创新创业有热情的学生筛选出来,作为“金种子”重点培养,并鼓励他们带头组建创新创业学生团队。自2021年3月起,已成功组织两期创新创业人才训练营,覆盖2019级、2020级、2021级3个年级本科生,组建多支创新创业团队,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被大大激发。
搭建实践平台,拓宽耕耘创新创业“大苗圃”。教育学部针对在校师范生专业特点,将“麦芒计划”与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支教实习实践、本科生科研立项等相结合,打造“创新+”实践平台,为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广阔空间。搭建“创新+”社会实践平台,统筹整合党史宣讲、社会公益、教育调研、传统文化保护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重点支持训练营成员团队,深入社会基层,在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在校大学生在长见识、增才干的同时,树立实践意识。搭建“创新+”实习支教平台,结合学生实习实践安排,带领在校大学生走入教育教学一线,近距离接触教育对象,发现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增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树立问题意识,培育创造性思维。搭建“创新+”科研立项平台,组织实施“育林”本科生科研培育计划,每年支持10支左右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使优秀本科生有机会参与业务教师的研究课题,在承担调研问卷、分析统计、文字撰写等科研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初步的科研训练,深化课堂学习,拓宽学术视野,强化学术思维,提高科研能力。2021年4月,“育林”本科生科研培育计划选拔资助了12个学生项目,给予每支队伍1-2万元、共计15万元经费支持。搭建“创新+”论文写作平台,复刊本科生刊物《育林》,将其由学生杂志定位为本科生学术期刊,由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部长和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任总编,由业务教师和辅导员任副主编,指导学生编辑部自主征稿、自主管理、自主编辑。《育林》复刊后,广大学生踊跃投稿,对社会热点、教育问题展开学术探讨,有效提升了在校大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
组织实战参赛,收获人才培养“新硕果”。“麦芒计划”将创新创业类竞赛作为提升在校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演武场”,鼓励学生团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和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各类比赛。在学校各类奖励政策的基础上,教育学部出台奖励办法,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团队申报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组织指导教师参加创新创业专题培训,提高教师指导能力;设立专项经费,为学生团队参加比赛解决后顾之忧,师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热情更加高涨,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也不断提升,结出累累硕果。截至11月,教育学部共有192支学生团队、808人次申报2021年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其中,16支团队获校级奖励,3支团队分获省赛金银铜奖,1支团队进入国赛。9支团队参加2021年度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其中,1支团队获全国一等奖,2支团队获全国二等奖,1支团队获省级一等奖。52支团队报名参加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校赛。获得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15支国家级、省级项目,已有13个项目获批结项,其中,9个项目提前结项。
【原文链接】http://sdnu.ihwrm.com/index/article/articleinfo.html?doc_id=3785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