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立足于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明确将坚持系统观念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原则之一,强调“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改革规律和特点的深刻认识与把握,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方法指引。
在把握规律中系统性谋划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科学推进改革进程、如期实现改革目标与有效规避社会风险的有机统一,是系统性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起点。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其自身诸多矛盾在辩证转化中共同作用的结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及其相互辩证运动,不仅揭示了社会形态演变的基本规律,而且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因此,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基本矛盾的时代内涵与本质特征,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系统性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实现系统性谋划,决策者不仅要具备勇于破除经验惯性、思维惰性和利益纠缠性的政治自觉,而且要具备善于运用理性逻辑、严谨规则和战略眼光洞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用全面、辩证和发展的思维方法分析国家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深化对党治国理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并将其凝练和升华为指导新的改革实践的重大原则,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新形势下,坚持系统性谋划,需要明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整体布局的目标任务、发展方向与根本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首先,把握各项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坚持统筹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切实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总结并运用好其中的基本经验,进一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把握和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聚焦破除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明确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推进方式和目标设计。
其次,注重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一,坚持定向谋划。要保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定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坚持重大改革的“于法有据”,切实将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坚持立足实际和科学理性原则,准确把握国家改革发展大势,坚持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相统一,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更为广阔的前景。
最后,遵循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精准谋划。要着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既始终保持改革的政治勇气,又善于运用改革的科学方法,既强调聚焦国家改革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又注重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科学规划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有的放矢、循序渐进,不断寻求破解改革难题的最优程序和最佳方案,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序有效推进。
在聚焦改革目标中整体性推进
科学的目标既是前进的方向,也是发展的动力。坚持目标导向,既强调要善于和勇于设定目标,又强调要善于和勇于实现目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即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导向,对整体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各方面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同时突出强调改革的“七个聚焦”,着力解决推进高质量发展问题。由此不仅建构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明确了阶段性任务,强调了需要重点突破的领域,而且规划了改革新的行动路线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好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将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等重大原则,作为我们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金钥匙”,紧紧围绕新的改革目标,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推进改革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聚合效应与倍增效应。
国家治理水平与效能归根到底取决于制度供给力与执行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着眼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制度建设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推动了国家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家制度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新形势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坚持敢破善立原则,一是要从我国既有制度形成的内在逻辑出发,把握决定制度基础与制度价值的相关要素的范畴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和运用好我国制度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二是要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制定和出台“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急需的制度”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与此同时,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注重实体性规范和保障性规范的结合和配套,确保制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要强化制度意识和制度执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管用,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增强按制度办事和依法办事意识。为此,要继续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形成在制度与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改革事业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于把握和落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系统部署和提出的“七个聚焦”要求,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在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以此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美丽中国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大力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制度保障、社会合力和资源供给;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坚实安全保障。
在统筹兼顾中协同性发展
统筹兼顾是坚持系统观念的核心要义与基本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这一系列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对改革所面临的复杂形势、艰巨任务的清醒认识和高度警醒,贯穿着我们党善于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整合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战略思维,为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协同性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论。
其一,抓好改革方案协同,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进改革的协同性发展,改革方案的协调配套是前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出台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和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等系统性改革举措,如何制定相关具体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保障战略部署落到实处,需要勇气、智慧和胸怀。一方面,要立足全国一盘棋,注意加强沟通、明确改革措施的取向与目标、把握政策力度、留好制度接口、协同出台进度。另一方面,要注意考虑发展实际,在坚持改革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不变的前提下,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基层创造性,因地制宜制定相关具体改革方案。
其二,抓好改革落实协同,保障各项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产出实效。“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我们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一是要加强领导和组织到位。党的各级组织要勇于担当,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区域、部门、行业、基层等各方面改革工作的有效联动,切实提高改革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发挥好部门和地方积极性,结合实际抓好改革统筹,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推进机制。二是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推进改革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从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以此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汇集推进改革的强大正能量。三是要强化对落实情况的督察。调配充实专门督察力量,开展对重大改革方案落实情况的督察,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切实以强有力的措施,推动转变工作作风,推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
其三,抓好改革效果协同,促进改革成效的相得益彰与效应倍增。“改革成效要靠实践检验,既要看单项改革的成效,也要看改革的综合成效。”改革的协同性发展,最终要体现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效果上。实践证明,改革协同配套越聚焦聚力,就越能发挥联动作用,越能催生倍增效应。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推进发展的大局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使命担当,创造性地将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倾心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之以恒建设美丽中国、坚持不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等改革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其次,要善于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深刻把握新形势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特征、新要求和新挑战,围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切实提高综合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的能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的有机联动与深度融合,形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和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