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美院学子关注起家乡的发展变化。他们以“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三下乡”助力乡村美育,举旗帜、兴文化、展形象,为推动乡村文化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贡献力量。7月11日至7月19日、7月29日至8月6日,美术学院“蒲公英”社会实践服务队(以下简称“实践队”)的32名同学走进德州、临沂,在乡村书写新时代团员青年的使命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逐梦的铮铮誓言。
美的教育:乡村艺术教育课堂
为推动乡村文化发展,弥补乡村美育课程短板,提高农村儿童的美术素养与绘画能力,7月12日,美术学院与德州夏津渡口驿乡联合组建的“蒲公英”乡村美育课堂在管新庄幼儿园开课。同学们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开展义务支教活动。
开课前期,实践队在省派第一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刘兴波、孙文星、王增鑫、周方永的带领下,调研东西渡口驿村、夏庄村和管新庄村乡情民俗,了解运河文化特色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机制。在经过到当地小学参观、与在校老师交流以及熟悉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后,实践队制定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以“我眼中的动物世界”为主题,通过有趣多样的游戏、形象生动的示范,引导小朋友们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勾勒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教学过程中,队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带领孩子们走进简笔画的世界。小朋友们迸发出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大家一起开动脑筋,自由发挥,在绘画中享受着“美”的滋养,感受着绘画的魅力,把美丽家园画在画里、记在心里。

美的发现:地方特色经济调研
7月11日,德州夏津驻村第一书记刘兴波老师带领实践队一行参加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刘文彬“运河黑陶工作室”进行研学实践。渡口驿作为传承德州夏津运河文化的所在,其特色文化产物黑陶也享誉全国,夏津当地“刘文彬黑陶艺坊”在今年入选德州首批非遗工坊,刘文彬老师向团队成员介绍黑陶文化,讲解黑陶工艺历史、传承状况以及黑陶行业对地方产业的贡献。通过与刘文彬老师的深入交流,同学们了解了当地的产业特色和风土人情,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带动当地特色文化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工作室,实践队成员们看到了刘文彬老师创作完成的1—3米的大型黑陶器皿。得知刘老师作品享誉海内外时,大家赞誉不断。在刘文彬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大家体验了揉泥、拉坯的过程,在这精细考究的制作过程中感受到了黑陶传统手工艺的无穷魅力。
7月29日,在临沂马站镇徐家店子村,实践队调研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调研西芹和线椒产业经济。平时看似简单的西芹,却是徐家店子村家家户户“芹”劳致富的见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实践队也在丰收的喜悦中汲取到奋进之力。

美的呈现:妙笔丹青美丽乡村
本次社会实践聚焦“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乡村振兴战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美丽乡村、和谐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文明实践”等多个主题进行墙绘作业。在9天时间内,32朵“蒲公英”们齐心协力,共完成包括临沂徐家店子村、西旺村、姚洼村,德州夏津县渡口驿乡等在内的11个村的45幅墙绘作品。
家乡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也连接着难以割舍的情愫。绘制现场,每一位实践队成员均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工作热情和学科专业优势。同学们拿着颜料工具对墙面进行创作,先是构造轮廓框架,再进行颜色填充,最后涂抹装饰。在墙绘作业时,村里的小朋友自觉加入实践行列,大手拉小手,一起描画家乡的美丽未来。村民自发地送来了绿豆汤、大西瓜还有入伏的饺子,在孩子们懵懂期盼中、在同学们的默默奉献中,这一切温暖入心。
实践队队员们用妙笔丹青描画村庄新风貌,巧手匠心点缀白墙灰瓦,把风土人情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在大街小巷,用所知所学留下了一幅幅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美的历程:红色革命文化熏陶
追寻红色足迹,致敬革命岁月。7月13日最后一站,刘兴波书记带领实践队前往德州太平庄村红色记忆馆进行参观学习。场馆负责人向实践队成员们介绍了太平庄村的革命历史、陈列的历史文物资料,同学们认真学习,在陈列的历史文物资料中寻找家乡红色基因,在革命先烈英雄事迹中解读家乡精神密码。寻根溯源悟初心,奋发有为正当时。实践团队成员感受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革命精神,感叹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美院学子以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向更多人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促进乡村振兴,为乡风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新风正气展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审核人:张丹丹
原文链接:http://sdnu.ihwrm.com/index/article/articleinfo.html?doc_id=3990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