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齐河县,红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作为山东师范大学学生,积极响应党中央、校党委、校团委对青年学生广泛参与假期社会实践的号召,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8月8日至10日,由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和数学与统计学院的三名学生组成的“觅渡”小组,在家乡山东省齐河县开展了以“记得来时路,不忘梦归处:探寻齐河红色精神”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旨在走访红色足迹,领悟红色精神,深入学习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激励在校大学生奋发有为,激发青年人报效祖国的热情。
一、齐河党员教育体验基地
我们首先来到齐河党员教育体验基地,依次参观了序厅、特别仪式区、五个主展厅、两个特别情景体验区和两个自助体验区。
第一个主展厅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子主题,我们体验式地又重温了五代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的场景,场景逼真,让我们热血沸腾;第二个主展厅以“共产党人应有的担当”为子主题,我们在场景介绍和展板的辅助下更加细致地了解了钟南山、黄大发等共产党人如何担当起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第三个展厅以“能者方可担当”为子主题,通过逼真的情景体验,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长征路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难;第四个展厅以“做勇于担当的带头人”为子主题,一幅幅共产党人冲锋在前的图片依次映入人眼眸,并模拟搭建了共产党人开会时的会议室,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第五个展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我们前进”为子主题,我们观看了“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砥砺奋进五年成果展播,纵深的了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和核心要义。
![](/__local/1/1F/51/4036263990E1C1A49F116C7D474_7D5ABAAD_120BF9.png)
作为一名党员如何担当的问题是每个共产党人心中亘古不变的命题。通过体验基地,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先辈们用生命与热血捍卫共产党人的尊严和使命,如钟南山一般在疫情爆发之际毅然前往一线,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的使命时刻挂念在心间、刻在骨血、印在脑海,如黄大发一样投身绝壁挖掘水渠三十六载,载载艰辛,载载坚定,为那个贫困缺水的小山村带来生命的水源,如黄文秀一般用生命撕开贫困的大网,从城市回到家乡,致力于脱贫攻坚,一户户、一步步丈量每家的贫困状况,舍身忘我。在浩瀚的苍穹下,在嵯峨的山川间,在万千的灯火中,无数位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砥砺奋斗,如一粒粒微光,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让光散落在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人民群众沐浴在红色光芒的映射之下。
![](/__local/2/DC/B4/A7BB39E77A447F6804468A12021_A9FE6CCD_26DCB4.png)
二、齐河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
我们又来到了齐河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教育基地。整个基地造型以“劳动托举起人类的明天”为主题,展现了劳动的重要性。我们依次参观了序厅、劳模精神馆、劳动精神馆、工匠精神馆和山东馆,一进入大厅,庄严肃穆的劳动者雕塑雕塑映入眼帘,五星红旗和党旗熠熠闪光。在劳模精神馆,我们看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各个阶段的劳模故事、劳模运动和劳模精神,一幅幅图片、一张张面容,让人不禁潸然泪下,是他们托举起了我们的美好幸福生活。在劳动精神馆,我们又一次深入学习了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劳动最光荣”的口号响彻在我的脑海里,在展馆里,我看到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一切幸福。在工匠精神馆,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精益求精、专心致志、爱岗敬业、敢于创新……
都江堰巧夺天工、砥柱巍然,是战国时期英雄的劳动人民双手打造的水利工程;长城雉堞俨然、朴拙宏美,是秦朝时伟大的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宫气势恢宏、琼楼玉宇,是明清时勤劳的劳动人民精益求精的伟大建筑。劳动精神自古以来就深埋于华夏大地肥沃的土地之中,古老的箴言低徊在耳边,唱响着劳动的赞歌。酌古御今,一脉相承,劳动精神流转了无数个春秋,在新时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通过调研参观,我们明白了人的所有成就都来自于人的劳动,我们发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让更多的劳动者全身贯注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中,即使在普通岗位上也能创造不朽,伟大出自平凡,而平凡创造伟大。每个人就像那海面上的一朵浪花,在波澜的海面上,即便是一朵小小的浪花也能掀起巨浪,而劳动就是质变的媒介,一分劳动,一份收获。
![](/__local/3/88/B4/DC42DCB4FD0D9A96934F141EFC3_0674702C_272CDB.png)
三、时传祥纪念馆
我们第三站来到了时传祥纪念馆。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穆,烈士碑林静谧庄重,芳草长萋,英雄的烈士长眠于此,随着时间的悄然流淌,永远被人们铭记在心间。英雄,既可以是某一个人,亦可以是千千万万个人,千千万万个为祖国奋斗为人民付出的人,英雄是他们所有人共同的名字。英雄不是大人物的代名词,平凡渺小的人也可以成为英雄。时传祥作为一名掏粪工,勤勤恳恳地为首都清洁优美的环境做着贡献,一桶桶的挑,将粪坑掏干扫净,右肩被磨出厚厚的老茧。我们崇尚英雄、尊重英雄,英雄的血脉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骨血中。
![](/__local/A/60/14/35DAD7E4314271A0EA69FF233C0_F195D7E1_F683C.png)
四、齐河国防教育基地
我们最后一站来到了齐河国防教育基地。一驾驾雄伟的飞机模型“飞”入我们的视野,六驾航天飞行器模型庄严地伫立在土地上,仿佛马上要飞往太空完成他神圣的使命,坦克整装待发。武器装备与澄澈的蓝天交相辉映,共同绘就了中国国防力量的宏伟画卷,我们亦见证了中国国防实力的逐步增强。在后方的展板上,我们知悉了李仙洲、段丁波、于曼青等齐河大地上抗日名将的故事与经历,深刻感受到了齐河这片土地上红色精神的传承。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全,国防力量的大写代表着一个国家实力的强弱,国防建设是一切其他建设的前提和保障,我们只有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才能从容不迫地去面对接踵而至的各种挑战与复杂的局势,才能抵得住来自其他国家的打压与欺负,才能抓得住伴随而来的机遇。走到拐角,一座写着老兵哨所的小屋悄然出现在视野里,这不禁让人动容,这个世界上还有无数个一样的小屋让那些退伍的军人继续发挥着余热,为社会做贡献,给后辈们讲述着从军的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__local/2/A5/48/DD6DD0955AE57109CEE7C77302F_27D48DF6_8A536.png)
四个红色教育基地指引着齐河人们学习红色经典、传承红色精神。就像梁衡在《觅渡,觅渡,渡何处》中评价瞿秋白那样“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无数个共产党人都如瞿秋白一样用生命和热血去点燃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火炬,同时,每个共产党人也都在时时刻刻思索着“渡何处”的问题,如何让我们的国家更好的发展、如何让人民生活更幸福,共产党人作为先锋领头人应不断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也是我们团队名称“觅渡”的由来。
我们探寻齐河县的红色精神,深入分析他所蕴含的每一个特质,如共产党人的担当、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更是为了给新时代的我们提供信仰信念信心,给新时代新青年注入精神伟力,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劳动,砥砺奋斗,迎着火红的朝阳,站在时代的风口,升起中国的明天!
审核人:唐琨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hoK1q2feh5g4hhsxrkJ2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