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法学院学子积极响应学校团委组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发动500余名学子组建37支实践队分赴山东、北京、湖南、安徽、贵州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党建引领、普法宣传、教育帮扶、乡村振兴等展开,主题多元、内容丰富,引导青年学子在志愿服务中不断磨砺自我、贡献力量。
一、感悟“红色”传芳华
信仰之光照亮百年征程。暑假期问,法学院本科生党支部组织红色专项社会实践队开展“追寻先锋印记,担当青春使命”活动,150余名学子组成11支社会实践团队,先后赴淄博市、青州市、日照市、枣庄市等地区开展访谈调研。他们采访了马友利等10余位光荣共产党员和谭宗亮等10余位山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在红色党史宣讲、红色故事寻访中追溯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马友利作为淄博市沂源县燕崖镇“老马调解室”的特邀调解员、2021年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十佳调解员,是实践团队的重点调研对象。当马友利被队员问及妥善调解群众纠纷的秘诀时,他道出了自己独创的方法——“望闻问切”解纷四诊法,即了解观察具体情况、询问纠纷缘由、抓准矛盾点并“对症下药”。他时刻不忘服务百姓的初心,驾驶着一辆满是尘士的面包车,翻山越岭、穿梭在田间地头,使得“有纠纷找老马”的观念深深扎根在燕崖镇村民的心上。“采访马友利后,我被他一心为民的赤子诚心所感染。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奉献精神值得每个青年团员学习!”法学本2202班李湘雲坚定说道。
为国争光是中国体育健儿不变的传承。中国男子手枪四朝元老之一,曾在射击世锦赛、世界杯总決赛、亚运会等多项比赛中获得冠军的谭宗亮虽已退役,仍奋战在体育行业,努力为祖国培养优秀运动员。在采访中,身为山东省射击队教练的他表示时刻为自己党员的身份感到骄傲与自豪。队员们也深深感受到谭宗亮身上为体育事业而奋斗、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法学本2203班赵桂馨由衷说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亦应勇于奋斗,敢于担当,努力做新时代具有责任意识和奋斗精神的建设者。”
“泉城济南•红色印记”良好家风家训寻访团深入挖掘良好家风家训,探索其在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的意义;“觅渡小队”社会实践队探访齐河县时传祥纪念馆和红色教育基地,感受英雄人物的红色精神;“小红青”社会实践团寻找家乡青岛市五四运动的足迹,探索五四运动对当代青年群体的影响……学子们沿着先辈们、英雄们走过的路,在寻访先锋印记的历程中不断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二、躬身实践促创新
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法学院历来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塑造,鼓励学生将社会实践调研写创新创业活动相结合,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专业素养。法学院9支调研团队依托“挑战杯”“互联网+”等科创比赛,发挥专业优势,深入社会各领域开展专业调研,以创新视角求真学问、做真研究、长真才干。
“乡村法治同行者”调研团队依托挑战杯项目,以“人民法庭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为主题,赴淄博市沂源县、潍坊市寿光市和青州市开展调研。沂源县悦庄法庭坚守“一支部一品牌”理念,将基层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创设“悦•和”党建品牌。悦庄法庭庭长李家永谈到司法的服务功能时这样讲述道:“服务不是突破法院‘不告不理’的底线,在司法过程中法官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当事人的诉求,并灵活运用司法方式,充实人民法庭职能。”这让每位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了人民法庭“司法为民”的工作理念和服务举措。法学本2201班杨柳坚定地说:“此次‘乡村法治之行’让我近距离洞察社会、观照时代,更加坚定了我追寻法治信仰之光、投身法治社会建设的信念!”
“青助法治”实践队赴新泰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以“防卫案件判決说理规范化研究”为主题的实地调研活动。在新泰市人民法院,队员们围绕基层审判工作、裁判文书写作等问题与法官展开交流,从刑事审判过程中注重的原则到裁判文书的质量评查,实践队成员们都颇有收获;在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针对正当防卫的相关问题,刑事审判庭的青年干警提出“刑事无小案,小案不小办”的观念,为队员们提供了加深专业理论知识理解的“第二课堂”。团队指导老师、法学院青年教师刘娜欣慰地说道:“这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活动十分难得,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到司法机关的工作环境和案件审理的实际情况,提升了实践队成员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教”“普”相携显担当
“伸出我的手,伸出你的手,众手托起年轻的希望。”法学院17支志愿服务队前往山东、贵州、安徽等地开展“支教+普法”主题实践活动,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支教,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普法,他们以昂扬奋进的青春姿态为乡村的教育和法治事业贡献力量。“微校守护者”志愿服务队走近济南市长清区“希望小屋”,组织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课堂。伴着歌声,走私犯诱骗儿童协助走私的情景在大屏幕上一帧一帧闪过,孩子们的辨识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增强;队员们以“防校园暴力,护儿童成长”为主题开展法治宣讲活动,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还原庭审现场,带领孩子们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醒他们严守法律红线;“画出心中的法律”绘画课堂上,孩子们在队员的指导下描绘出心目中的法律女神忒弥斯:她蒙住双眼,象征着司法纯靠理性,不带任何偏袒;她左手提一天平,象征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她右手举一长剑,以权力和力量惩治黑恶……
实践队成员在致力于普法宣传的同时,还助力乡村教育建设。科学课堂上,孩子们跟随实践队成员进行吸管贯穿士豆的实验,在“小老师”的带领下他们亲自动手印证了科学原理——空气的作用力。团队还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安全教育课、国旗国情教育课等课程。除了开设多姿多彩的教学课程,“微校守护者”志愿服务队成员还兼顾孩子们的暑期作业辅导,鼓励他们掌握解题方法、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队员们在给他人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自身也收获满满。法学本2101班胡朝阳感慨道:“通过教育帮扶和普法宣传,我看到了一些乡村地区在教育、普法方面的薄弱,这也坚定了我从事志愿服务事业的决心。我希望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让温暖和善意传递得更远、更久。“归乡彰法”法治宣讲队成员回到家乡青岛市,开展普法宣传岛城行活动,助力家乡法治建设。
“红色小分队”社会实践队走进基层社区开展法治教育;“同心向阳”志愿服务队远赴安徽省谢庙小学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乡村夏令营支教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设计适合中小学生的主题课程和绘本……
步履铿锵,青春无悔。他们躬身实践,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脚踏实地的行动助力法治建设;他们善良正义,时而温和时面铿锵的话语响彻在孩童耳畔;他们心怀敬畏,从红色基因中汲取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
这个暑假,法学院学子用奉献书写热血青春。
审核人:唐琨
原文链接:http://sdnu.ihwrm.com/index/article/articleinfo.html?doc_id=421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