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首页 > 基层风采 > 正文
【社会实践】山东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循绿纳环·快递与外卖包装社会调研与循环设计”团队赴青州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19 来源: 浏览次数:

7月10日至21日,山东师范大学“循绿纳环-快递包装、外卖包装社会调研与循环设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山东省青州市各快递公司、菜鸟驿站开展社会实践,体悟循环利用过程,以实践行动为节能减排、低碳生活,尽青年之力。

划定调研区域,发放调查问卷

团队选取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为重点调研地点。青州市为县城的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低,周边散落多个乡村。其特殊的城市结构便于团队了解乡村中外卖行业、快递行业的发展情况,乡村是否因包装浪费问题困扰。另外青州市作为旅游城市,其市区外卖、快递行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大,便于开展社会实践;同时青州市打造卫生城市,市政府对环境污染问题极为重视,政府、社区为团队实地调研提供了帮助与支持。

10日上午,团队成员借助地图与网络检索,确定了全青州市快递公司地点、团队成员居住地附近菜鸟驿站和客流量大的商家,精准划定调研区域,为下一步实地考察锚定目标。11日,成员就快递与外卖包装浪费污染问题展开讨论并以“您对提升快递包装性能有哪些要求”为题设计调查问卷。此后至16日,成员分别在线上和线下发放调查问卷,为新型包装的设计打下基础。

具体走访考察,深入了解问题

依托前期准备工作,团队成员分别前往青州各快递公司和菜鸟驿站。首先,团队成员体验快递站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从而对快递的各类包装进行实质性的了解;其次,团队成员成员采访快递员,得到了“好多外卖包装保温性差”、“包装过度很常见”等回答;最后成员实地考察快递包装和外卖包装的去向,发现大部分包装成为污染环境的垃圾、没有得到回收利用。

团队成员实地调研发现,当前阶段外卖包装塑料的主要处理方式是混入生活垃圾中进行填埋或焚烧,二次利用率极低,同时存在外卖包装随意丢弃,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团队成员在与外卖员交流中发现,外卖包装难以保温,导致了许多商品口感受损。

创新设计包装,助力低碳环保

针对快递和外卖包装的应用与其的污染浪费问题,“循绿纳环-快递包装、外卖包装社会调研与循环设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快递和外卖分别设计出两款符合绿色、环保、低碳的新型实用包装。

团队对外卖餐品外包装的设计进行环保性、可重复性的改变:利用纳米纤维素(CNF)气凝胶与二氧化硅(SiO₂)气凝胶制备 CNF/SiO₂复合气凝胶,实现外卖包装环保可降解,并且结实耐用可保温保冷;对外卖包装进行可收缩设计,分别设计了供顾客自留包装与供商家循环包装两类包装,促进包装循环使用。

新型快递包包装整体呈袋状,使用环保可回收材料。可根据快件的不同尺寸对新包装进行折叠,使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为了更好代替纸盒,单独设计了可折叠的铝架,当铝架置入袋中,起着支撑保护作用。正面采用拉链开⼀个“U”型口。加装手动铝锁固定拉链不让拉链轻易划开,保证快递运输途中的安全。在铝锁里设计了芯片凹槽,放置 RFID 芯片。

环保任重道远,青年砥砺前行

针对快递和外卖包装的污染浪费问题,“循绿纳环-快递包装、外卖包装社会调研与循环设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有序开展调研,在获得统计数据后进行严密的讨论与研发,制作出符合绿色、环保、低碳的新型实用包装。在团队实地实践过程中,小组成员对快递和外卖的利用率低、污染重的认识逐步增加,逐渐意识到环保需要各个环节都应打通,故小组在设计完成后积极制作成品,并向人流密集、快递外卖密集区域进行宣讲,向大众科普随意处理快递与外卖包装的危害性、讲述新型包装的环保性。

环保道路任重道远,团队成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入实践进行环保,不断向绿色、低碳道路迈进。

审核人:葛海滨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mbnRt8LbW0k4d6E8AgE3w

Baidu
map